口腔健康是人體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,口腔疾病如齲病、牙周病等會破壞牙齒硬組織和牙齒周圍支持組織,除影響咀嚼、言語、美觀等功能外,還會引起社會交往困難和心理障礙。有些微生物長期存在于口腔中,可導致或加劇某些全身疾病如冠心病、糖尿病等,危害全身健康,影響生命質量。
常見的牙體牙髓疾病基本包括:齲病、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等。
齲病又稱蛀牙,是一類由細菌、食物、時間等因素綜合作用而引起的疾病,包括牙齒內有機物分解和無機物脫鈣,形成齲洞,由于口腔內色素沉著而呈現各種顏色。齲齒的治療一般需要至口腔科進行齲洞填充(即補牙),可以控制齲病的發(fā)展。齲病的預防首先要保持口腔衛(wèi)生,另外建議使用含氟牙膏,還需要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。
牙髓病和根尖周病。牙髓病指發(fā)生在牙髓組織的疾病。急性牙髓炎有以下四大特征:自發(fā)性陣發(fā)性疼痛,夜間痛,溫度刺激加劇疼痛,疼痛不能定位。慢性牙髓炎為臨床較為常見疾病,表現為陣發(fā)性隱痛或每日定時鈍痛,患者常有長期冷熱刺激史。急性根尖周炎會出現咬合痛,自發(fā)性持續(xù)性劇烈疼痛,其疼痛基本能準確定位。另外還可伴有牙齒變色牙松動等癥狀。牙髓病史及長期腫痛史未及時正確治療,會發(fā)展為慢性根尖周炎。上述急性發(fā)作的疾病需通過開髓引流、切開排膿應急處理。根管治療是治療牙髓壞死和根尖周病的一種方法,通過清除根管內的壞死物質,進行適當消毒,充填根管,以去除根管內容物對根尖周圍組織的不良刺激,防止發(fā)生根尖周病變或促進根尖周病變的愈合。
預防口腔疾病我們需要關注以下幾點:
1,定期口腔健康檢查??蛇_到“有病早治,無病預防”目的,尤其對學齡兒童更為重要。一般2-12歲兒童,半年檢查一次;12歲以上每年檢查一次。
2,合理營養(yǎng)。從口腔預防角度出發(fā),應注意三點:第一,加強牙頜系統(tǒng)生長發(fā)育的營養(yǎng),如鈣、磷、維生素A、D、C和微量元素氟的供給。第二,多吃具有適當硬度和粗糙而富含纖維的食品,以利牙面清潔,增強牙周組織的防御力。第三,控制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,以減少致齲因素。
3,口腔衛(wèi)生。口腔衛(wèi)生與口腔疾病的發(fā)生有很大關系,特別是牙周病和齲病。保持口腔衛(wèi)生的方法有:漱口、刷牙、牙間清潔、牙齦按摩、消除食物嵌塞和刮除牙結石等。其中以刷牙最為重要。
刷牙方法有:巴氏刷牙法、旋轉式刷牙法等。其中旋轉刷牙法是將牙刷毛尖指向牙齦,與牙面45度,朝牙冠方向作環(huán)形旋轉運動,方法簡單,適于兒童。巴氏刷牙法又稱齦溝清掃法或水平顫動法。首先選擇軟毛牙刷,將牙刷與牙長軸呈45°角指向根尖方向(上頜牙向上,下頜牙向下),按壓齦-牙交界區(qū),使刷毛一部分進入齦溝,一部分鋪于齦緣上,并盡可能伸入鄰間隙內,用輕柔的壓力,使刷毛在原位作前后方向短距離的水平顫動10次。顫動時牙刷移動僅約1mm,每次刷2~3個牙。在將牙刷移到下一組牙時,注意重疊放置。前牙舌腭側如牙弓狹窄可將牙刷垂直,壓刷毛進入齦溝及鄰間隙約45°角,對著牙長軸作短顫動。頜面的刷牙動作是將刷毛緊壓頜面,使毛端深入點隙,作前后牙方向的顫動。另外,還需要學會使用牙線。在相鄰牙的間隙處,牙刷刷毛不易進入,可以用牙間隙刷,也可以用牙線來清除牙齒相鄰接面的牙菌斑和軟垢,而不要用牙簽,因為牙簽易使牙縫隙增大。牙線的使用方法,一般取一段長約40cm的牙線,分別用二手的中指各纏住牙線的一端,一手放在牙的內側(口腔內),一手放在口腔外,然后用二手食指將牙線抵入牙縫隙中,緊貼著牙的鄰接面,來回推動牙線,這樣就能去除牙菌斑和沉積于此的軟垢。